中央紅色交通線入閩***站
(中央紅色交通線精神教育系列)
中央紅色交通線伯公凹交通小站位于永定區城郊鎮桃坑村,是中央紅色交通線入閩***站。是龍巖市黨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委黨校品牌現場教學點、青少年研學教育基地。
伯公凹交通小站舊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60平方米,土木結構,凹字形土樓,高二層,正廳四間一廳構造。
為了守護中央紅色交通線,伯公凹的群眾幾乎家族式地參加了交通站的工作,不足30人的村莊有10多人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涌現了“伯公凹七烈士”紅色交通員英雄群體。
中央紅色交通線閩西交通大站永昌樓位于金砂鄉上金村(古木督)。遺址建于清末,土木結構,二層民居,1978年倒塌。2017年在原址重建。
1930年10月至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為加強中央機關與中央蘇區的聯系,建立了一條從上海出發,經香港、汕頭、大埔、永定、上杭、長汀進入紅都瑞金的中央紅色交通線。
永定作為閩西交通大站所在地,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中心樞紐,在傳遞信息、護送人員、運送物資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2年1月,閩西交通大站遷到古木督永昌樓,對外稱“工農通訊社***分社”,站長先后為李沛群、蔡翼清。
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
(中央紅色交通線精神教育系列)
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位于金砂鄉西田村金砂公學舊址內,也是中共永定縣委成立舊址。是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景點參觀區。
金砂公學為中共永定縣委成立舊址,建于民國初年,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四間一廳的一字形建筑,為二層的土木結構,主樓前是一土坪,四周圍墻圍繞。1988年12月,被公布為永定縣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開辟為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館。
紀念館分3個展室進行布展,展陳內容分三大塊:一是建立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歷史背景;二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運行;三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特殊貢獻。
中央紅色交通線重要節點西溪鄉赤寨
——“赤寨會議” 紀念亭、紀念室
(中央紅色交通線精神教育系列)
赤寨會議(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舊址位于龍巖市永定區西溪鄉赤寨村。
西溪鄉赤寨亦是中央紅色交通線重要節點。1930年12月閩西交通大站在永定虎崗正式設立后,中央紅色交通線永定境內交通路線走向大致為伯公凹—桃坑—縣城—中坑—西溪畬里、肖地—七橋—赤寨—馬石山—合溪采地湖洋里—合溪—虎崗坑源、大竹園、城下。
1935年4月中旬,陳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名義,在永定西溪赤寨的一個瓦窯里召開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次會議(即閩西南黨和軍隊領導干部聯席會議),史稱“赤寨會議”。赤寨會議確定了領導機構,決定將閩西軍政委員會改稱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閩西南的黨組織工作,推舉張鼎丞為主席。赤寨會議是在閩西南革命危急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標志著閩西南黨組織統一領導的形成和實現從正規戰向全面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轉變,對于閩西南紅軍游擊隊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意義。
赤寨會議會址后被國民黨軍燒毀。2002年9月,在原址興建赤寨會議紀念亭——西溪赤寨軍政亭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赤寨會議紀念碑,以示紀念。
來源:永定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