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古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標記重要一筆的紅色圣地,92年前的冬天,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古田會議在這里舉行。92年來,上杭古田不僅見證了紅軍的浴火重生,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引領下的老區蘇區發展巨變。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在這一紅色圣地駐點調查發現,上杭縣涌現越來越多長壽老人,全縣百歲老人占比甚至超過聯合國“世界長壽之鄉”標準,成為一種奇特的現象。
這種現象背后是當地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帶來了工業綠色轉型、鄉村“三產”融合發展,民生投入不斷增加提升了醫療保障水平,紅色文化不斷傳承培育了文明鄉風。當前,上杭縣古田鎮正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生態提升與人民健康相互協調、相得益彰的老區蘇區特色振興發展新路。
百歲老人與生態家園的新氣象
“這個吹號的人就是我?!庇浾咴诠盘镦傁鹿嚧逡姷搅松聿氖菪〉眢w十分硬朗的101歲老人黃善金。他除了介紹自己在紅色電影《古田軍號》中扮演的角色,還帶記者到二樓書房,介紹他常讀的《軍魂》《古蛟印記》等書籍。雖已百歲高齡,但堅持每天讀書看報,且眼神非常好,能不戴眼鏡誦讀。
下郭車村四面環山,山上林木蔥郁;村里干凈整潔,房前屋后和村口路邊隨處點綴著村民種植的雞冠花、百日紅等花草。
“近年來,通過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提升,村子越來越干凈,老人們每天沿著寬敞的水泥村道結對散步,或在村邊清澈的小溪邊互約釣魚?!毕鹿嚧宕逯S曉梁說,村子空氣好、水好,人越來越長壽。
下郭車村所在的古田鎮戶籍人口約2萬人,擁有百歲老人6人,80至100周歲高齡老人678人,這是上杭縣一個縮影。據統計,近年來上杭縣百歲老人和高齡老人數量持續增加,僅去年就新增百歲老人25人,目前百歲老人總數63人,占總人口比例超過聯合國“世界長壽之鄉”標準。上杭縣53萬戶籍人口中,80周歲以上老人達到1.7萬余人,占60周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9.37%,高于全國長壽之鄉標準;人均預期壽命82.23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5歲。
談起當地長壽老人越來多的現象,古田鎮干部群眾紛紛表示,這在以前不敢想象,長壽人口增加的首要原因是生態環境的改善。
當下古田處處郁郁蔥蔥、充滿活力,但如果把時針撥回到20多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空氣中彌漫著灰塵,“村村點火冒煙”搞水泥生產,河流水體灰黑,魚蝦基本絕跡。
“原來一天下來村里地上粉塵半厘米厚,沒人敢開著門窗;下河洗澡后,皮膚會潰爛?!秉S曉梁指著村邊山上的水泥廠遺址說,那時候村里有大小水泥廠10余家,雖然在1993年就成為全國老區蘇區***“億元村”,但村子變得快無法居住了,村民根本不敢想長壽的事。
關閉水泥廠等落后產能,拆除河邊的危舊房舍和豬欄豬圈……近年來,古田鎮著力推進城鄉生態環境整治,同時圍繞“綠色經濟,生態家園”,強化城鎮生態建設,綠化美化城鎮環境,推進道路、河道和建成區綠化建設,提升森林生態質量,切實改善了居住環境。
走進古田鎮竹嶺村,只見村中小河清澈見底,水流潺潺,各種魚類自由嬉戲;溪邊草灌保留了田間氣息,小水系景觀又打造得生動別致。村里一片瓜果飄香,一粒粒飽滿的狀元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高峰期村里有幾千頭豬,糞便直排導致污水橫流,黑臭水體引來蒼蠅滿天飛?!敝駧X村致富帶頭人、原村支書張旭濤說,他們以森林村莊、美好家園建設為契機,將養豬場搬到了更遠的山里,村民也自發把破舊的房屋、豬欄拆除了,環境整治效果不斷提升,村里還發展起生態農業。
“近5年來,古田鎮的森林覆蓋率從79%提升到83%左右,人均公共綠地達167平方米?!惫盘镦傸h委書記華娟說,古田85%以上的村都有一塊公共綠地,78%以上的村有一片風景林,森林城鎮建設的各項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省級森林城鎮標準。人們生活在古田,就是生活在每立方米負氧離子1.6萬多個的“天然氧吧”中。古田鎮還獲評全國特色小鎮、***生態鄉鎮、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等榮譽,曾經的水泥之鄉已成功變身為處處披綠的生態鄉鎮、風景宜人的宜居小鎮。
“兩山”轉化與鄉村振興的新探索
走進古田鎮吳地社區,平坦寬闊的山間盆地,處處豆棚瓜架、濃綠喜人,與黛綠的高山相映襯,讓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由于氣候好、土壤好、水質好,這里山泉水灌溉、生態方式種植的蔬菜生產季長,不愁銷路。每年種下去的生姜、甜椒、黃瓜等早早就被經紀人預訂一空,畝均年利潤1萬元左右??恐鷳B種植業,吳地社區居民戶均年收入可達10余萬元,幾乎家家有小汽車。
“好生態帶來好產業?!比A娟說,自然環境和村莊環境改善后,“兩山”轉化和鄉村產業發展路徑也不斷拓寬,群眾“錢袋子”越來越鼓。
吳地社區海拔800多米,地處被稱為“北回歸線荒漠帶上一顆綠色翡翠”的梅花山***自然保護區邊上。從山上源頭流經吳地社區的梅花溪,在附近山谷中水勢變緩,形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水潭,成為備受游客推崇的景點,每年吸引很多游客前來。
除了生態種植業,吳地社區緊跟當前火熱的生態游趨勢,做起了民宿,增加了新業態?!笆嚅g民宿經常被預訂一空,周末更是一房難求?!眳堑厣鐓^黨支部書記張繼冬告訴記者,這里的好生態還吸引了“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入駐,時常帶一些專家來指導社區建設。
當年古田“十里長溝百家廠”,處處“點火冒煙”搞水泥生產的場景,如今被生態養殖、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的新面貌所取代。古田農村產業轉型后,不僅藍天碧水重現,村民收入問題也得到同步解決。
“環境好了,我養起吃中藥的貴妃雞;村子被指定為紅色研學基地后,我又辦起農家樂,年接待學生一兩萬人?!弊鳛楫數卦瓉硭喈a業重點村——蘇家坡村的鄉村致富帶頭人雷金榮說,現在公司的養殖業和研學旅游業年收入數千萬元,還帶動本村在家村民和周邊群眾致富,實現了生產、生活和生態多贏。
依托附近的蛟洋工業園區、紅色研學、生態養殖等,蘇家坡村村民實現100%就業,無低保人員、無貧困人員、無五保人員,村民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古田鎮核心區工業產業全部實現綠色轉產,一批老舊廠房盤活利用,成為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基地,并打造了一批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基地。同時,借助毗鄰蛟洋工業區的優勢,規劃集現代物流、商住、倉儲等為一體的新城,通過配套服務增加村集體收入。
“紅色”是底色,古田鎮還不斷探索將“紅帽子”變成“金飯碗”,通過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相結合,打造和延伸“紅綠配”的新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從去年開始,張旭濤幾乎每天都要站在村口,盯著村旁山上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看幾眼。
“村里配合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的田間基地建好了,就等著營地建成開營。村里還利用舊村改造騰出的土地,蓋起了民宿、電商中心?!彼f,竹嶺村將依托紅色研學和生態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
結合古田的資源稟賦,2019年11月,龍巖市批準設立古田梅花山文旅康養試驗區,整合古田、步云兩個鄉鎮的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打造紅色旅游、培訓、研學目的地和森林康養基地。之后,位于古田鎮的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步云***生態旅游示范區提升工程等6個項目被列為省級重點項目。今年9月,古田鎮與步云鄉合并的規劃正式獲批,梅花山文旅康養試驗區將成為域內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依托。
紅軍醫院與健康長壽的新暢想
竹嶺村104歲的老人賴德招突發氣胸疾病,胸口疼痛、呼吸困難。家人看到老人身體不適,***時間叫救護車將她送到龍巖市***人民醫院治療。醫院專家緊急集體會診,做出精準的計劃,實施手術,幫老人恢復了健康。
“現在有病就到醫院治療,要是在以前,我們農村根本沒有這個條件,老人可能已經‘走了’?!辟嚨抡械膬鹤訌埑缦阏f,現在政府每年安排一次高齡老人體檢,醫生到村部來進行服務,B超都可以在村里做。
“以前村民病了,往往因為經濟條件差放棄治療,或者因為醫療條件不好無法治療?,F在生活環境和村民經濟條件好了,醫保報銷也多了,醫療服務一年比一年好,群眾健康越來越有保障?!惫盘镦傊行男l生院院長黃小斌告訴記者,當地長壽老人不斷增多,折射的是社會保障全面加強。
在上杭,除了衛生院每年一次到村為60周歲以上老人體檢,90周歲以上老人每季度都有醫生上門提供健康服務。高齡老人平時也可通過預約,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醫療健康服務。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力提升,上杭縣堅持將90%新增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福建省率先實行“健康扶貧保險”和大病醫?!叭:弦弧本饣?。上杭縣還通過資助參保、實施健康扶貧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和臨時救助資金等方式,著力解決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群眾的健康長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即使是特困群眾,也有政策保障;***3000元封頂的醫療費用支出,讓他們不會再‘因貧忌醫’?!鄙虾伎h委書記王波說,考慮到群眾享受醫保服務的便捷性,上杭還將醫保刷卡業務開通到村衛生所,50個相對貧困村衛生所全部開通醫保刷卡。
人民至上理念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在老區蘇區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土地革命時期,老區蘇區異常艱難,紅軍卻在上杭一座大土樓——福興樓設立閩西紅軍醫院,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當地群眾積極支援紅軍醫院,醫護人員和紅軍傷病員深受感動;同時,醫護人員也積極幫助群眾治療疾病,改善當地的醫療條件。群眾和紅軍傷病員、醫護人員魚水相依,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當下在古田鎮中心衛生院北側,一座規劃用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新醫院樓群正在拔地而起,這是上杭縣醫院古田分院建設項目,也是古田鎮中心衛生院的升級版,可以極大地提升當地現有的醫療衛生水平。
“縣醫院古田分院的建設,也是近年來上杭縣城鄉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的一個縮影,城鄉居民健康長壽的保障基礎將越筑越牢?!秉S小斌告訴記者,作為對紅軍醫院的精神傳承,這里還將配套建設醫養結合康養大樓、紅軍醫院展覽館、全國醫德醫風教育培訓基地等。
紅色文化與文明鄉風的新傳承
“你們晚上就在我們家吃飯吧?!辈稍L結束時,坐在椅子上的百歲老人賴德招用鄉音招呼記者,思維仍然很清晰。
記者采訪的百歲老人,即使是一定程度上失去自主活動能力,需要家人照顧,但普遍衣著樸素整潔,精神狀態很好。
“古田群眾普遍家庭和諧,子女孝順,失能高齡老人基本上都會受到家人的悉心照料?!鄙虾伎h委宣傳部部長藍玉華說,紅色基因、革命精神的傳承讓古田鄉風民風家風純良,為經濟社會建設奠定精神文明基礎。
在下郭車村,有一面紀念墻,上面寫滿重修“紅軍橋”的村民名單。這其中既有出資的,也有出力的,幾乎全村村民名字都在上面。
記者走訪的村莊中,村民介紹本村紅色歷史時普遍充滿自豪,并以當年革命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的故事,表達對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充滿信心。在蘇家坡村,村民雷金榮主動提出為記者演唱感恩共產黨、歌頌當地新生活的民歌。
“圣地紅,沐黨恩,跟黨走,不忘本……”走進古田鎮黨委政府大院,一塊寫著古田鎮鄉規民約“三字經”的展板,迎面映入眼簾?!叭纸洝睂⒐盘锛t色傳統、發展方向、鄉村建設和村民規范等,編成朗朗上口的文字,成為當地群眾抒發紅色圣地自豪感,打造文明鄉風建設美好家園的共同“鄉約”。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惫盘飼穭榆囌緩V場上,豎立著一塊巨大的紅旗雕塑和《清平樂·蔣桂戰爭》詩句,展現了當年紅軍在閩西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的繁忙情景。如今,這里隨處可見“紅馬甲”,讓人感受到當地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
隨著紅色旅游、紅色研學興起,古田每個紅色紀念地幾乎都能遇到群眾志愿者,“紅馬甲”的熱情服務也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群眾享受了‘紅色’福利,也把回報社會當成自己的責任?!彼{玉華說,通過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古田僅巾幗志愿者就達1500多人,經常在動車站、游客服務中心、慈善茶屋等開展志愿服務。2017年以來,古田志愿者開展農村志愿服務6000余人次,成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
本報記者鄒聲文、康淼、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