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離福州",福州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目前,全市現有120 處革命文物列入***和省***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42處??梢苿游奈?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255, 0, 0);"> 118047件(套),位居全省***。
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53號,1938年2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正式成立。由中共閩東特委宣傳部部長兼統戰部部長王助以新四軍參議的名義任辦事處主任,后閩東特委書記范式人則以新四軍軍部上校名義任負責人。
地下黨員和敵人斗智斗勇,巧妙突破封鎖,在閩江上建起一個水上秘密交通網絡。他們從福州臺江碼頭出發,把武器、電臺配件、藥品等戰略物資和情報,源源不斷送往南平,支援閩中、閩北游擊革命斗爭,為解放福建做出巨大貢獻。
位于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嶺頭村中心街,是福州市唯一紀念福州解放的主題公園,也是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陣地,被市委、市政府命授予“福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和“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位于福州城東17公里處馬尾區馬限山東南麓,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為紀念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陣亡官兵,1886年12月建成昭忠祠。1984年重修,辟為此館。
位于江田鎮南陽村南陽山上,主要由省委武裝駐房、省委機關辦公樓、長樂革命史館、長樂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園、閩中游擊隊司令部舊址等組成。1944年8月,省委機關從永泰官烈秘密遷到南陽村,加強全省抗日反頑斗爭,開展整風,培訓干部,組建革命武裝,推進統一戰線,較好地執行中共中央的策略方針,在福建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一都鎮普禮村,是***3A級旅游景區。旅游區呈帶狀分布,以閩中羅漢里革命根據地舊址為核心,以紅軍路為軸,分布有雙福寺、紅軍哨所、紅軍亭、紅軍樓、紅軍洞、紅軍廚房、紅角學校、蝴蝶泉、初心草廬、羅漢里革命紀念館、革命英雄雕塑、炭窯舊址等景點,坐擁百年古榕、絢爛楓葉、油菜花田等景觀,人文薈萃,風景卓絕。
位于閩侯大湖鄉大湖村,這座紀念碑是為那些在大湖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立的。周邊的青柏簇擁著紀念碑,整齊集結,莊嚴肅穆,令人起敬。楊立梧、林炳輝……這一個個記載在碑文上的名字,都是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英烈。
連江是閩東革命的發源地和中心之一。透堡鎮是連江紅色文化搖籃,也是省級革命老區鄉鎮,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鄧子恢、葉飛都在此留下過戰斗足跡。
1934年7月,由尋淮洲、樂少華等人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6000多人從江西瑞金出發,于8月12日進駐羅源縣白塔鄉百丈村,在該村陳氏大院內設立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部。8月14日凌晨,經過激戰,先遣隊一舉攻克羅源縣城。
位于閩清坂東新壺村宏琳厝。1937年8月,黃開修、黃開云兄弟倆在宏琳厝家中創辦《抗日救亡》周刊。1939年初,中共閩江工委指派中共地下黨員項南、舒誠等到閩清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位于永泰縣嵩口鎮西南部,是革命老區基點村,也是中共福建省委、閩中特委聯絡站舊址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