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丞在三年游擊戰爭時期使用過的指南針,除標明北、東、南、西四個方位外,還刻寫著丑、寅、辰、巳、未、申、戌、亥等,加上北位的子、東位的卯、南位的午、西位的西,恰好是表示12個時辰。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張鼎丞就是憑借這個得力“助手”,領導閩西游擊隊牽制住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保證了主力紅軍的安全轉移,***限度地保留了黨和紅軍游擊隊的力量,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35年1月,張鼎丞以省委代表的身份,帶著警衛員朱春明等人回到巖永杭地區,領導閩西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調集了8個主力師六七十個團的兵力圍困閩西游擊區。然而,游擊區的武裝力量卻十分弱小,總共還不足4000人。在這種嚴酷的形勢下,張鼎丞、鄧子恢、譚震休等卻絲毫沒有氣餒。他們化整為零,由原來百把人集中行動逐漸分成幾十人、十幾人,甚至幾個人行動,分合靈活,出其不意。有時一夜急行軍幾十上百里,插到敵人后方,一下子端掉敵人的區公所、鄉公所,鎮壓地主惡霸,籌款籌物,搞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敵人追上來了,游擊隊就隱蔽起來,密林里,深草叢亂石坑、深水溝都是藏身的好地方。這時候,小小指南針可就發揮大作用了。憑借這枚指南針。張鼎丞帶領紅軍游擊隊馳聘于叢山峻嶺之間,忽東忽西,把敵人耍得暈頭轉向,有效地打擊了敵人,保存了自己。
1938年1月,張鼎丞將指南針送給即將要調走的朱春明作紀念。1966年12月,朱春明從瑞金趕到北京看望張鼎丞,鄭重地把指南針交還給老首長。1979年,張鼎丞同志把這枚至今還保存完好,且能準確指示方位的指南針交給古田會議紀念館赴北京采訪人員,囑咐他們向世人展示這件珍貴的文物,使后人不要忘記艱苦而曲折的三年游擊戰爭,不要忘記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
文章來源:古田會議紀念館
歡迎咨詢:古田黨建培訓 咨詢電話:13959272108 詹老師
公司在古田自營3000多平米,擁有8666件珍貴文物的福建省中央蘇區文化園(古田館)、紅色金融館。
《古田軍號》拍攝地點福建省中央蘇區文化園(古田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