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里有這么一份賬單,上面記錄著
拾捌(18)號,主席毛澤東
住四(人)還大洋1元8角....
它是一次極普通的伙食費入賬
卻在當時的中央蘇區廣為傳頌
被蘇區干部們當作學習的榜樣
1933年7月的一天
毛主席同江西省軍區參謀長
陳奇涵警衛員吳吉清一行4人
身背干糧袋腳穿草鞋來到江西
蘇區長勝縣鏟田區進行調查研究
區政府主席鐘赤轱聽說
毛主席來到村里
急忙四處尋找,***在紅軍家屬
許大娘家里找到了
他一見主席,就向主席埋怨道:
毛主席你們進村來
也不事先打個招呼
好讓我們有個準備呀!
毛主席卻拍著鐘赤轱的肩膀笑著說:
我們又不是皇帝出宮來個鳴鑼開道
我們是來作群眾調查的
說來就來,如果興師動眾
到哪去了解情況?
打招呼不利工作
要不得,要不得!
鐘赤轱聽了,紅著臉連連點頭稱是
一整天的繁忙調查完后
晚上毛主席等人住進了區政府
一所破舊的祠堂內
晚飯吃的是紅薯粥
次日清晨
毛主席因事要趕著回瑞金
但他沒有忘記要結清自己
一行的伙食費和住宿費
臨行前毛主席特地叮囑警衛員:
小吳,辛苦你一下
你去區政府財政部一趟
按照規定把我們的
伙食費和住宿費結清了
我們先走一步,你隨后趕來。”
警衛員吳吉清匆匆趕到區財政部
跟財政部的老部長說明來意
長工出身的老部長
聽吳吉清說毛主席
他們在這里住了
一宿也要交食宿費
急得漲紅了臉,說什么也不肯收
警衛員吳吉清推辭不下,
***只好收回錢匆匆上路追趕前面的毛主席
毛主席見了吳吉清忙問:
小吳,昨晚的食宿賬結算了嗎?
吳吉清吞吞吐吐地
說明區干部退錢一事
毛主席聽后,大為生氣
立即要他再次趕回
鏟田重交食宿費
這時,陳奇涵參謀長
看離村莊已遠,便笑著說:
“主席,還是由我來辦這件事吧,
你們趕路要緊。”
毛主席想了想,也只好同意這么做
他緊握陳奇涵的手,叮囑道:
老陳,這件事你一定要辦妥
我們雖是領導干部
但絕不可以搞特殊化
更要在執行財政紀律方面
嚴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啊
這樣,人民才會擁護我們,
也才體現我們是真正的
窮苦老百姓的部隊呀!
陳奇涵點了點頭,向毛主席握別
之后,陳奇涵參謀長做的***件事
就是趕回鏟田區,
代表毛澤東向區政府
財政部交了食宿費
老部長見這情景,感嘆不已,
只好拿出用毛邊紙制作的財政部賬本
鄭重地在賬本上記上“拾捌(18)號,
主席毛澤東住四(人)還大洋1元8.....”
在后面經手欄上,
陳奇涵也端正地簽上了
自己的名字“陳奇寒”。
主席也交伙食費的故事,
當時在中央蘇區傳為美談。
新中國成立后,
鏟田區當地的老同志將這冊封面齊全
保存完整并蓋有區政府財政部大印
的珍貴革命文物交到了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這份珍貴的賬單
是“蘇區干部好作風”
的歷史濃縮成為革命***
廉潔自律做表率的生動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