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金豐大山腳下,有一個被譽為“二十年紅旗不倒”的鄉村——霞山村。從1927年建立黨支部起,這里的人民英勇斗爭,前仆后繼,涌現了許許多多革命英雄人物,閩西***的女英烈陳康容就是其中的一個。
陳康容,永定岐嶺人,1915年出生于緬甸。1930年回國在廈門集美學校讀中學,后考進了廈門大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陳康容毅然投身抗日斗爭。
1938年3月,陳康容回老家金豐大山地區堅持敵后游擊戰爭。1940年,閩西形勢急劇惡化,國民黨反動派加緊摧殘根據地人民,實行“三光政策”。陳康容等立即著手組織一支游擊隊,以武裝斗爭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1940年農歷七月十五晚,國民黨保安隊來到陳康容家門口,陳康容見情況危急,立即回房間,一邊把寫有情報的兩張小紙條吞下,一邊把作為暗號掛在窗口的襯衣取下,示意已出事。當她想撤離時,大門已被敵人堵住。
第二天,她被押解到撫市鎮敵軍團部,敵團長要陳康容說出其他共產黨員的名字。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酷刑,陳康容一字不吐,并在敵人拿來的自白書上寫下四行詩句:“青春價無比,團聚何須提?為了申正義,何懼剝重皮!”
8月15日是撫市鎮的墟期。劊子手們把陳康容綁著推到墟場對面的山包上,她一路上高聲唱著《國際歌》,當劊子手把她推進活埋她的土坑時,她拼盡***的力氣,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漢奸賣國賊!”陳康容壯烈犧牲了,年僅25歲。
為了紀念陳康容同志,1944年11月,中共永定縣委決定,在金豐大山建立一支游擊武裝,命名為“康容支隊”,這支隊伍誕生后,神出鬼沒地打擊了國民黨軍和地主惡霸,在戰斗中逐漸發展壯大。1945年,閩西各游擊隊進行整編,“康容支隊”并入***的“王濤支隊”,成為后來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的骨干。
來源:閩西日報、閩西新聞網